電鰻與普通鰻魚的體型非常相似,體長可達2米多,體重可達20多公斤。電鰻是一種降河性洄游魚類,原產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內長大,后回到海中產卵。每年春季,大批幼電鰻成群自大海進入江河口。雄電鰻通常就在江河口成長;而雌電鰻則逆水上溯進入江河的干、支流或與江河相通的湖泊,有的甚至跋涉幾千公里到達江河的上游各水體。它們在江河湖泊中生長、發育,往往晝伏夜出,喜歡流水、弱光、穴居,具有很強的溯水能力,其潛逃能力也很強。攝食強度及生長速度隨水溫升高而增強,一般以春、夏兩季為最高。
電鰻能隨意放電,電鰻放電時間和強度,它完全能夠自己掌握。電鰻可以發電,并靠發出的電流擊斃水中的小魚、蝦及其他的小動物,是一種捕食和打擊敵害的手段。電鰻可以放出5安培的電流,電壓達600—800伏,有海中“活電站”之稱。電鰻每秒鐘能放電50次,但連續放電后,電流逐漸減弱,10—15秒鐘后完全消失,休息一會后又能重新恢復放電能力。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醫生們常常把病人放到電鰻身上,或者讓病人去碰一下正在池中放電的電鰻,利用電鰻放電來治療風濕癥和癲狂癥等病。就是到了今天,在法國和意大利沿海,還可能看到一些患有風濕病的老年人,正在退潮后的海灘上尋找電鰻,當做自己的“醫生”呢。電鰻放電時產生的電流是極微弱的,一般不到1安培;然而有時能觀察到的電壓為500伏,電流為2安培,即功率為1000瓦的短時放電。雖然發出的是直流電,但放電頻率每秒可達300個脈沖。放電的損傷力取決于鰻魚的大小和機體的狀況。電鰻捕食的時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魚群,然后可連續放出電流,受到電擊的魚馬上暈厥過去,身體僵直,于是,電鰻乘機吞食它們。電鰻放電,有時也不一定是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種生理需要。被電鰻電死的魚,往往超過它們食用所需要的量,這給漁業生產帶來危害。

電鰻的放電器官在身體的兩側,而且它大部分的身體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絕緣性很高的構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個大電池。我們知道電流會由電阻最小的通路經過,所以在水中放電時,電流會經由水(電阻比電鰻身體小)傳遞,電鰻并不會電到自已。但如果電鰻被抓到空氣中,因空氣的電阻比它身體的電阻更大,放電的話就會電到自已了。另外,如果電鰻受傷使兩側的絕緣體同時破損的話,放電時就會像兩條裸露的電線一樣發生短路的現象。
為了捕捉到電鰻放電的情況,水族館養殖和設備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細心的研究,制作了精密的設備,經過多次的實踐,終于監測到了電鰻的放電情況。為了讓廣大游客直觀的了解電鰻的放電情況,為此,我們特地在展示窗口安裝了電壓表,電壓表非常精確的顯示了電鰻的放電情況,廣大游客一定會為如此神奇的自然現象而驚嘆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