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中國海洋中的海生龜類有5種:綠海龜、玳瑁、蠵(xi)龜、麗龜和棱皮龜。我國海龜主要分布于南海海域,以西沙和南沙群島海域最為豐富,南海北部海域次之。南海海龜數量以綠海龜為主,約占87%,玳瑁占10%,棱皮龜、麗龜、龜占3%。

海龜的鱗質外殼是其最獨特的地方。它可以保護海龜不受侵犯,讓它們在海底自由游動。除了棱皮龜,所有的海龜都有殼。棱皮龜有一層很厚的油質皮膚在身上,呈現出5條縱棱。與陸龜不同,海龜不能將它們的頭部和四肢縮回到殼里。像翅膀一樣的前肢主要用來推動海龜向前,而后肢就像方向舵,在游動時掌控方向。海龜雖然沒有牙齒,但是它們的喙卻非常銳利,不同種類的海龜就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海龜分為草食、肉食和雜食。
自古以來,龜與人類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中華民族對龜的崇拜歷史源遠流長,由此積淀而成的龜文化蔚為壯觀。人們將龜視為人類的“保護神靈”,把它與龍、鳳、麒麟合稱為“四靈”,作為吉祥、如意、長壽的象征。它被看作是海洋生物與地球生態系統之間相互聯系的一個樞紐,不僅對亞洲國家,而且對整個世界的文化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海龜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它的肉和卵可食;脂肪可煉油;龜板可煉膠,是高級補品;龜掌、龜油、龜血、龜肝、龜胃、龜膽、龜卵都可入藥。龜殼是工業原料,可用于制造工藝品或裝飾品,玳瑁的甲殼更為珍貴。過去,由于海龜的經濟價值未被廣泛認知,漁民一般不捕捉海龜。而且,漁民普遍認為海龜是神靈,是長壽吉祥的象征,因此從不捉它,偶有捕到它,都崇敬地將其放回海里。有些人還用來放生,以示吉祥。20世紀70、80年代由于海龜及其卵的經濟價值、藥用價值廣為人知,形成群眾性的摧殘掠奪,酷漁濫捕,使海龜資源量銳減。從1959年至今,在中國南海至少有10萬只海龜被捕殺,整個南海的成年綠海龜只剩下不到2000只。目前,全球的海龜總量呈直線下降趨勢,中國5個品種的海龜均處于瀕臨滅絕的境地。
相關鏈接:
威脅海龜生存的主要因素過渡捕撈由于海龜經濟價值的提高,加上漁業機械化技術的進步,人為酷捕濫殺,尤其在海龜產卵季節,在產卵場和洄游路線上進行狂捕濫捉,造成海龜資源銳減。據統計,1959—1988年南海海域捕獲海龜就達31841頭。
亂采龜蛋
由于海龜蛋的滋補作用和藥用價值,海龜卵深受消費者青睞,需求量供不應求,因此龜卵被無一幸免地采挖一空,斷了海龜的子孫。
海灘建設
海灘的發展大大減少了海龜筑巢的場所。母海龜不再上岸孵卵的原因很多:人類的活動和噪音及垃圾擋住海龜的去路,而且如果海龜吃掉這些垃圾,它們可能會死亡;海灘的人造燈光讓海龜誤以為是白天,誤導了它們的夜間孵卵,也會使剛剛孵化出來想要回到海里的小海龜失去方向。
全球變暖
即使在科學家發現過去的幾十年中氣溫在緩慢上升之前,海龜們就不斷地受到海灘建設、浮網捕魚和人視海龜蛋為美味這一嗜好的威脅。但對這種在太平洋地區存在了1.5億年的動物來說,氣候變化成為了壓垮它們的最后一根稻草。海龜在珊瑚礁上取食,而珊瑚礁正因為海水越來越熱、酸性越來越大而死亡。它們把蛋埋在沙灘上,但沙灘正因為海平面上升和強風暴的增多而受到破壞。
更加特別的是,海龜的性別不是由基因決定,而是由海龜蛋發育時周圍的溫度所決定。溫度的小幅上升可以使孵化出的海龜全部為雌性,這現象對種族的生存來說絕對是一個大問題。
非法盜獵
海龜殼常被用來制成梳子、眼鏡框、首飾和其他的一些裝飾品,而且售價相當昂貴。海龜肉則被用來做湯,海龜卵也被認為是野味。海龜生存面臨沿海漁業的附帶捕獲問題的嚴重威脅。
海洋污染
由于沿岸工農業的發達、人口的聚增,使得排入大海的工農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加上沿海其他養殖業的開發,養殖業的自身污染等,使得沿岸水域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出現富營養化,赤潮頻繁發生。在外海由于船只航行,其噪聲污染和廢棄物及油污染也不可忽視;另外由于油氣田的開發和海上石油運輸事故,漏油事件時有發生。所有這些污染都會影響到海龜的生存環境和繁殖環境。
南海海龜資源保護工作雖然已經開始,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問題與大量工作仍待繼續努力。現在除惠東縣海龜灣得到保護之外,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東沙群島和一些漁港捕殺海龜的行為還時有發生。亂捕海龜、亂挖龜卵的現象仍未得到有效制止。沙灘采沙、圍墾、旅游觀光等仍在繼續發展,無疑會進一步影響海龜的產卵環境和產卵場的存在。盡管2011年為期1個月的南沙群島保護海龜專項活動的啟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非法捕捉和利用海龜行為,提高南沙漁民保護環境意識,保護了南沙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但是,海龜保護與管理的常態化機制仍未建立,許多管理細節問題仍未解決。
由于對海龜的科學研究才剛剛起步,對許多方面還不夠了解。因此在海龜的保護技術,及儀器設備、監測手段等還很落后;對其基礎研究如人工繁殖、養殖、放流技術等方面還很薄弱。我國有關海龜的普及知識太少,而海龜保護的普及知識就更少了;對于更多的會直接接觸到海龜的海島漁民等,或許根本不知要保護海龜,而意外捕撈到的海龜應該放回大海的知識或許就更不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