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為組織好2016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促進全民科學素質跨越提升;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配合文明城市創建,我館充分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先鋒示范作用,將館內的飼養文化與科普教育巧妙融合,舉辦了“小漁夫”特色科普活動,上演了兒童與魚兒親密互動的一幕。
2016年9月17日上午9時許,本次科普活動在各種有趣的海洋知識講解中拉開帷幕,并將飼養文化滲透其中。小朋友入館前,我館的工作人員向每一位小朋友發放了盛有餌料的小桶和一次性手套。入館后,我館的講解員首先將水族館六個大型主題生物展示區(近海奇觀區、淡水生態廳、熱帶雨林區、神秘文化區、珍稀魚類區和海底隧道區)的二百余種珍稀魚類向孩子們進行了詳細介紹,諸如能放電的電鰻、笨拙的綠海龜、成群結隊的牛港鯵、美麗的水母、兇猛的白鰭鯊、黑鰭鯊等,并在講解的同時引導小孩子們正確投食喂魚,讓小朋友們在科普知識的海洋中體驗到了“小漁夫”的樂趣。講解結束后,我館的工作人員還特地將水母送給小朋友們,作為此次參觀水族館的美好紀念。    
為了能進一步讓小朋友們了解海洋魚類的生活環境、知道海水的酸堿性,我館的工作人員向每個小孩子發放了PH試紙,指導小朋友們將PH試紙放入海水中,通過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讓小朋友們知道海水是呈弱堿性的,并在實驗過程中設置了有獎答題環節,讓他們體會到動腦的樂趣。
 科普實驗結束后,我館的講解員又帶領小朋友們參觀了標本館,向他們展示了來自我國四大海域及西沙、南沙群島和東南沿海及日本、韓國等海域的魚、蝦、蟹、貝殼、龜、珊瑚、海獸等七大類種千余件千奇百怪的海洋珍奇生物標本,諸如美麗的鸚鵡螺、兇猛的護士鯊、龐大的鲾鲼等,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

活動的最后,小朋友們觀看了精彩的海獅表演,并領取了印有我館圖標的紀念手冊。
通過此次特色科普活動,寓教于樂,身體力行,使小朋友們更加生動地了解海洋知識,同時也體驗到了“小漁夫”的樂趣,反映較好。下一步,我館將不斷創新科普形式,豐富科普內容,有效滿足日益增長和不斷變化的科普服務需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 
|